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微专业 > 正文

人工智能微专业2025年招生简章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11-12 】



1、微专业简介

人工智能微专业立足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需求,依托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点,以4个国家级、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支撑,整合南亚东南亚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资源,致力于培养掌握智能系统开发、数据智能分析、大模型应用等核心能力,具备跨学科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工智能人才。

2、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微专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学校在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致力于培养具有跨学科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通过构建“基础理论-核心技术-行业应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夯实原有专业根基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模型技术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培养“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的完整技术链应用能力。通过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将获得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战经验,形成“AI+”的跨学科思维范式。

3、课程设置

围绕人工智能核心知识体系与发展前沿,充分考虑理论知识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拓展,共设置课程 6门(共计12学分),其中包括:1)基础课程:《人工智能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夯实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2)进阶课程:《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深度学习》课程,强化人工智能算法理论理解与运用;(3)高阶课程:《大模型技术前沿》课程,拓展大模型前沿技术视野;(4)实践课程:《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实践》课程,面向绿色能源、智慧矿山、生物医药、高原农业、旅游文化等特色方向领域,开展跨领域AI应用实践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属性

学分

课内学时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合计

理论

实验

实践



1

220201v

人工智能程序设计

(AI Programming)

必修

2

32

24

8

0

考试

第一学期

2

220202v

数据结构与算法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必修

2

32

24

8

0

考试

第一学期

3

220203v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Machine Learn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

必修

2

32

24

8

0

考试

第一学期

4

220204v

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必修

2

32

24

8

0

考试

第二学期

5

220205v

大模型技术前沿 (Frontiers of Large Model Technologies)

必修

2

32

24

8

0

考查

第二学期

6

220206v

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实践 (AI Industry Application Practice)

必修

2

40

0

0

40

考查

第二学期


4、教学安排

本微专业采用单独编班组织教学,授课时间安排在周末或晚上,不影响主修专业正常教学安排。学制为1学年(含寒暑假),共2个学期。教学方式以项目驱动为主,理论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环节依托“南亚东南亚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开展。定期组织校企联合项目工坊、技术讲座与成果展示活动,强化产教融合与实战能力培养。

5、成绩、学制及证书

(一)成绩

微专业课程单列成绩单,计入学生学业档案。微专业与主专业、辅修专业修读课程学分不可互换。微专业不及格课程学分不计入学业警示、退学处理。考核不及格课程须参加跟班重修,重修收费标准按《昆明理工大学学分制收费管理试行办法》执行。

(二)学制

1学年。

(三)证书

学生在主修专业毕(结)业前,修满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取得相应学分,经学院审核通过后,学校颁发“人工智能”微专业证书。未达到毕业要求的,发放微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单。微专业为非学历教育,不授予学位,不在学信网备案。


6、招生对象及计划

(一)招生对象

面向昆明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二年级及以上理工类专业在籍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基础,具备一定英语水平和编程能力,对人工智能领域有浓厚兴趣。

(二)招生计划

每年计划招生50-100人,最低开班人数为20人。



7、报名办法及选拔方式

(一)报名办法

学生按照学校要求统一报名。

(二)选拔方式

学院组织已报名学生根据数学与编程基础笔试、综合素质面试进行考核,本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依据学院考核结果确定拟录取名单,并通过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官方网站通知公告栏方式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备案。


8、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微信或二维码等。

联系电话:0871-65919586(陈老师)

联系人:王红斌 教授(微专业负责人)

学院官网:https://xzy.kmust.edu.cn(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咨询邮箱:xzyAi@k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