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通信学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以“立体式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此次活动为《打造立体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学习体系》项目第三季度、第三个月的学习内容,旨在通过“视、听、讲、读、演”五个维度来深入学习和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活动中,支部全体党员从“视、听、讲、读”四个维度出发,以红色歌曲《风雨中出发》、红色故事《重庆渣滓洞》、红色诗词《伟大的生命》为载体,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所蕴含的伟大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探讨。负责本次活动的学生党员在每个维度学习结束后谈及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电子211班学生、通信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孔维康
1998年夏,暴雨频发,洪水肆虐大半个中国。长江、松花江、珠江告急……全国2亿多人受灾,不少工厂、良田被吞噬。危难之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急行动,团结奋战,力挽狂澜,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不竭力量,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不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电子211班学生、通信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侬常华
重庆渣滓洞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遗址。在革命斗争的艰难岁月中,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这里经受了非人折磨,却始终坚守信仰,展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渣滓洞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忠诚于人民、坚定信仰、不畏牺牲的革命品格。今天,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革命先辈们在斗争岁月中留下的精神财富,依然是我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重要力量。我们要铭记历史,从渣滓洞精神中汲取力量,将其发扬光大,继续为实现党的目标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奋斗。

电子221班班长、通信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马勃娜
《伟大的生命》是由张翼飞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是向袁隆平先生致敬的作品。袁老,是一个把爱写在大地上的人,是一个纯粹而丰富的人,一个奋发而快乐的人,一个伟大而平凡的人。他用初心、青春、责任和使命点亮梦想,成就梦想。
如今,袁隆平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我们要传承袁隆平精神,学习他对梦想的执着坚守,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不轻言放弃;学习他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在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学习他心怀天下的广阔胸怀,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努力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本次党日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和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次党日活动虽然结束,但学习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力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青春和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