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昆明理工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064人、全日制在校硕士生1552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206人、博士生90人。学院拥有一批理论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269人,其中专任教师196人、教授(含研究员)50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副研究员)10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5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于2021年12月获批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成立了数字经济学院和云南省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学院现有自动化系、计算机系、通信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电工电子中心、实验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等7个教学单位。现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数字经济等9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生物医学工程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和硕士授权点,含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集成电路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控制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12个培养方向。
学院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云南省兴滇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各1人,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岭学者、云岭英才计划各2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育人才7人,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产业创新人才8人,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15人,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2人,科技副总5人,产业导师2人,博士生导师37人。
学院拥有南亚东南亚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海量语言信息处理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计算机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工业智能与系统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实验室;云南省教育厅南亚东南亚语言信息处理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及云南省国际联合研究基地;拥有云南省智能信息处理创新团队、云南省先进计算软件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昆明理工大学东南亚语言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复杂系统智能检测与控制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智能感知与协同计算创新团队。此外,还具有校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协同创新团队1个,校级创新团队6个和院级学科方向团队9个,具有较好的科研平台及团队。
近年来,学院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500余项,科研规模达到3.5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09项(其中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重点项目1项,联合基金5项,面上项目13项,青年基金8项。此外,还有国家级创新项目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5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26项,其中获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600余篇,获国家专利900余件,出版专著30余部。很多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