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一、适用的二级学科: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二、学科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1 |
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 |
2 |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
3 |
智能感知与智能系统 |
4 |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 |
5 |
服务与可信计算 |
6 |
信息物理系统与物联网 |
7 |
无线网络与信息安全 |
8 |
数据挖掘与大数据 |
三、培养目标与定位
本学科立足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围绕国家战略和云南省数字化建设需求,聚焦计算机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具有支撑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能力的国内一流学科。
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具有良好学术道德、职业素养,富有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掌握坚实宽广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本计算机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向,具有解决计算机及其相关领域系统性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大型软件或重大计算机应用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教学、科研、技术等工作,能够在计算机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四、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计划两个部分),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全部课程,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答辩等非课程教学环节及大部分论文研究工作也在校内完成。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校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学位论文预答辩、论文答辩等非课程环节及大部分论文研究工作也在校内完成。硕博连读研究生原则上不做硕士学位论文。
五、博士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4学分,必修环节不计学分。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学术通识素养课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36 |
1 |
考试 |
必修4学分 |
学术博士综合英语 |
2 |
36 |
1 |
考试 |
通识素养选修课(课表详见附件) |
1 |
- |
2 |
- |
选修1学分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
1 |
18 |
2 |
考查 |
学术 领域 核心课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2 |
36 |
1 |
考查 |
必修2学分 |
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 |
2 |
36 |
1 |
考查 |
至少2学分 |
计算机视觉 |
2 |
36 |
1 |
考查 |
可信与服务计算 |
2 |
36 |
1 |
考查 |
并行与分布式计算 |
2 |
36 |
1 |
考查 |
智能检测与控制 |
2 |
36 |
1 |
考查 |
学科 方向 特色课 |
计算机学科前沿讲座 |
2 |
36 |
1 |
考查 |
必修5学分 |
计算机科学数学基础(统计学习、计算理论、矩阵微分、优化理论) |
3 |
54 |
1 |
考试 |
必 修 环 节 |
学术活动(创新创业教育) |
0 |
要求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活动 |
学术道德教育 |
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诚信教育讲座或课程 |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
要求新生入学2周内完成《研究生的压力应对与健康心理》课程学习,合格后方可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
实验安全教育 |
要求新生入学2周内完成《实验室安全讲座》课程学习,合格后方可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
博士讲座 |
0 |
在读期间面向全校师生作2次与学科有关的学术讲座 |
补修课 |
算法分析与设计 |
0 |
以同等学力、跨学科考取的博士研究生须修2-3门本学科硕士学位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
人工智能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 |
现代软件工程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六、硕博连读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必修环节不计学分。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硕士 学术通识素养课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1 |
考试 |
必修5学分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2 |
考试 |
学术硕士综合英语 |
2 |
36 |
1 |
考试 |
通识素养选修课(课表详见附件) |
1 |
- |
2 |
- |
选修2学分 |
通识素养选修课(课表详见附件) |
1 |
- |
2 |
- |
博士 学术通识素养课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36 |
1 |
考试 |
必修4学分 |
学术博士综合英语 |
2 |
36 |
1 |
考试 |
通识素养选修课(课表详见附件) |
1 |
- |
2 |
- |
选修1学分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
1 |
18 |
2 |
考查 |
硕士 学术领域 核心课 |
学科前沿讲座 |
1 |
18 |
1 |
考试 |
必修1学分 |
高级算法分析与设计 |
3 |
54 |
1 |
考试 |
至少10学分 |
数理统计 |
3 |
54 |
2 |
考试 |
矩阵论 |
3 |
54 |
2 |
考试 |
运筹学 |
2 |
36 |
1 |
考试 |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
2 |
36 |
1 |
考试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 |
2 |
36 |
1 |
考试 |
现代软件工程 |
3 |
54 |
1 |
考试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2 |
36 |
1 |
考试 |
模式识别原理及应用 |
3 |
36 |
1 |
考试 |
多变量控制理论 |
3 |
54 |
1 |
考试 |
智能控制 |
2 |
36 |
2 |
考试 |
最优控制 |
2 |
36 |
1 |
考查 |
数字信号处理 |
2 |
36 |
1 |
考试 |
误差理论 |
2 |
36 |
1 |
考试 |
人工智能 |
2 |
36 |
1 |
考试 |
决策分析与决策支持 |
2 |
36 |
1 |
考查 |
博士 学术领域 核心课 |
计算机学科前沿讲座 |
2 |
36 |
1 |
考查 |
必修5学分 |
计算机科学数学基础 |
3 |
54 |
1 |
考试 |
硕/博 学科方向 特色课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2 |
36 |
1 |
考查 |
必修2学分 |
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 |
2 |
36 |
1 |
考查 |
至少8学分 |
计算机视觉 |
2 |
36 |
1 |
考查 |
可信与服务计算 |
2 |
36 |
1 |
考查 |
并行与分布式计算 |
2 |
36 |
1 |
考查 |
智能检测与控制 |
2 |
36 |
1 |
考查 |
高级操作系统 |
2 |
36 |
2 |
考查 |
高级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
2 |
36 |
2 |
考查 |
高级计算机图形学 |
2 |
36 |
2 |
考查 |
知识图谱技术及应用 |
2 |
36 |
2 |
考查 |
人机交互理论 |
2 |
36 |
1 |
考查 |
无线传感网技术 |
2 |
36 |
1 |
考查 |
嵌入式系统设计 |
2 |
36 |
1 |
考查 |
信号与系统分析 |
2 |
36 |
1 |
考查 |
深度强化学习原理与实践 |
2 |
36 |
1 |
考查 |
现代电路理论 |
2 |
36 |
1 |
考查 |
随机过程 |
3 |
54 |
1 |
考查 |
系统工程 |
2 |
36 |
2 |
考查 |
大系统理论 |
2 |
36 |
2 |
考查 |
数值分析 |
3 |
54 |
1 |
考查 |
必 修 环 节 |
学术活动(创新创业教育) |
0 |
要求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活动 |
学术道德教育 |
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诚信教育讲座或课程 |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
要求新生入学2周内完成《研究生的压力应对与健康心理》课程学习,合格后方可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
实验安全教育 |
要求新生入学2周内完成《实验室安全讲座》课程学习,合格后方可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
博士讲座 |
在读期间面向全校师生作2次与学科有关的学术讲座 |
补修课 |
算法分析与设计 |
0 |
以同等学力、跨学科考取的博士研究生须修2-3门本学科硕士学位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
数据结构 |
数据库系统原理 |